出爐一瞧,餅皮白中泛黃,看來是合格了。戰戰兢兢地咬下去,酥皮確實緊密貼和又層次分明。
金黃色的內餡濃稠極了,以為會黏牙,但見下一秒又化開,香甜濃郁消失在舌尖。
台灣的特產說有多少就有多少,鳳梨酥、太陽餅、牛肉乾、麻糬,手腳並用都數不完。
以往學校放假完回美國時,阿派跟妹妹都會題著兩大袋中式點心去孝敬外婆和阿姨們,
然後自己也留下一盒,在思鄉嘴饞的時候才很捨不得地拿出一個,很珍惜地大口吃掉。
阿派現在也在異鄉,接近學期末,聖誕節假期帶回來的鳳梨酥早就分完也吃完了,
想到從前在紐西蘭美女看到的太陽餅,便抱著失敗就算了的樂觀態度大膽地挑戰了這台中名產。
做的時候沒有手忙腳亂,卻還是有點緊張,畢竟太陽餅每個台灣人都吃過,跟本尊像不像一嚐就知道,
失敗的話不好意思請一向樂於當白老鼠的朋友們替我解決,因為沒法像蛋糕西點以「新口味」做蒙混過去呀。
那麼結果到底如何呢。嘿嘿,就如同上述,不但外表還行,吃起來也和正統的太陽餅有七、八分像呢!
油皮材料
中筋麵粉 150g
奶油 60g
白糖 1T
水 1/4杯
油酥材料
低筋麵粉 100g
奶油 65g
內餡材料
麥芽糖 30g
糖粉 100g
奶油 30g
低筋麵粉 30g
奶粉 15g
水 1T
作法
油皮攪拌揉搓至光滑,醒30分鐘。油酥皮攪拌成糰,不用揉搓。
油皮、油酥各分成10等份,油皮桿平成圓形,油酥揉成圓球狀。
油皮包油酥桿平,對摺桿平,再對摺桿平一次。內餡攪拌成糰,分成10等份。
桿平的油酥皮包入內餡,捏緊後壓扁,入預熱200度C的烤箱20-25分鐘即可。
阿派覺得像極了,不過畢竟是自己做的,會有「加分作用」,不太準。
給台中人吃最準,奉上請大魔王嚐嚐,只見他一邊吃一邊若有所思的點頭,「還蠻像的」。
朋友們試吃,也不知道是久旱甘霖還是心腸太好(應該是後者唄),竟各各贊不決口呢。